文化古今
马丽蓉:从中华文明特性看丝路人文共同体建设的逻辑理路

在百年大变局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的霸权行为,使国际关系集团化趋势加剧,出现美、欧、日等舆论围堵“一带一路”现象,为2021年美国“重建更美好世界”(B3W)、欧盟“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基建计划,以及2022年七国集团“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PGII)等替代“一带一路”倡议造势,这表明围绕“一带一路”大国话语博弈已成为全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冯继康:“第二个结合”形成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韩志斌 梁道远:中东史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中东地区具有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史学传统。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中东史学(包括古代两河流域史学、古代埃及史学、阿拉伯史学、波斯史学、土耳其史学等诸多分支)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公允评价。

张国刚:古代中华文明与西方交往历程

古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化石资料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来自非洲。

汤惠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上个世纪末,青海省文物工作者在青海省同德县的黄河二级台地上发现了一种以前未曾见过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后来被称为宗日文化。

陈时龙:以中华文明史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盛险峰:论唐宋之际的贡奉

上供与贡奉作为唐宋之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反映,从制度史角度看,贡奉体现了帝制时代郡县制下国家的封建性,而州县藩镇化不仅削弱了唐中后期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同时也造成大一统国家走向分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五代积极推动藩镇州县化,但由于没有除去贡奉之弊,在制度上并没有解决唐末遗留的历史问题。宋初通过革除贡奉之弊等一系列措施,重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历史进入新阶段。

卢振涛:宋代的“天下之中”观念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土中”“地中”等概念,萌生于中国古人观测天文、探索大地与探寻天地、天人关系等实践活动中,这些概念在刚形成过程中各有不同的内涵与侧重,却又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集中体现在“中”的地理性。西周初期,围绕新都洛邑的选址和营建,地中、土中、天下之中、中或(国)等概念逐渐混同。混同后的“天下之中”等概念成为兼具天文、地理、文化等性质的综合性概念,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

尤学工:历史剧变与中国史学自主意识的转型

某种学术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这一学术的核心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