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今
贾笑冰:红山文化确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摘 要:连续性和创新性是史前时期已经形成并内化于区域文明中的特性,进而成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先秦思想史从“绝地天通”到周公“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轴心突破”,展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连续性变化和创新性发展。“绝地天通”是整合信仰体系的重要变革,考古学证据显示这次变革可以追溯到距今58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红山文化。从红山文化到红山文明,是连续性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桂芳:南方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对外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对外传播,还是南亚、中亚、西亚等外域文化因素的传入,都足以说明南方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各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崔思朋:万里茶道是商道也是民族交融之道

以商贸、民俗活动为纽带,蒙汉等民族之间建立起广泛的社会交往,北疆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的局面逐渐形成。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北部边疆与内地的风俗习惯互相渗透,由经济上的相互补充发展为文化上的认同融合。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公元10—13世纪,无论对于中国史还是对于整个世界史,都是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分立到元朝一统,而其历史内容很为丰富的则是天水赵氏建立的宋朝

张佩国 黄小莉:宋代明州“神舟”出使高丽与地域文化认同

关于宋代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学界已有相当的研究。以往关于宋代造船的研究涉及船场废置、地域分布、生产量等诸多内容,但缺乏对造船业本身及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关注。

刘志洪 常若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文明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这也是我们超越资本主义文明、迈向更高层次文明的关键所在。

中外学者研讨清代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7月16日,清代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常建华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赵笑洁主持开幕式

苗威: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纳异求同,中华民族在“四个共同”的实践中得到凝筑。

江林昌:百年考古与汉语史诗新认识

19世纪以前,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归纳史诗概念。20世纪,学术界又据此来讨论汉语史诗,造成了许多困惑。解决“汉语史诗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诸如,何为汉语史诗?汉语史诗是如何形成的?汉语史诗有何内涵特征?是否可以概括出不同于西方的汉语史诗标准?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都必须建立在中国一百年来现代考古发现所提供的丰富资料与对其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

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

全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史学界对于全球化的学术反思与回应。随着全球(global)核心词汇在史学论著中的频繁出现,史学的全球史转向成为一股潮流,已经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学者所接纳,并将中外关系史研究推到史学研究的前沿。21世纪初,笔者将晚明社会变迁研究与全球化开端相联系,从单纯关注中外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转变为关注全球史的一部分。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