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5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同比增長6.4%,明顯高於5.1%的前值(4月)。據了解,這一數據是自2024年1月一年半以來的最高值,大大超出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多名專家分析認為,社零增速是衡量消費、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預計下半年中國宏觀政策將在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方面繼續發力,消費將繼續發揮國民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作用。

中國民眾們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游覽。新華社資料圖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326億元,同比增長6.4%。這是2024年1月以來中國社零增速首次超過6%,也遠超國外主要機構預期:此前,《華爾街日報》調查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測值為4.9%,彭博社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後給出的預測值也為4.9%,路透社預測值為5%。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16日介紹說,在“五一”“端午”假期、“6·18”平台促銷、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共同作用下,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
付淩暉強調,“以舊換新政策帶動明顯。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信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傢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3%、33%、30.5%、25.6%,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個百分點,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
彭博社提到,隨著美國關稅措施削弱海外需求,中國工業產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略有放緩。社零超預期加速增長,助力中國經濟在5月平穩度過美國關稅帶來的震蕩,提振了中國應對美國貿易戰威脅的信心。5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全面展示了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貿易戰引發的動蕩局面。
數據顯示,近年來,除個別年份外,消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馬車,貢獻率超過投資和出口。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實現5.4%的增長,其中消費貢獻了2.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7%,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作用彰顯。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分析認為,從當前內外環境來看,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穩定、最有潛力的一駕馬車。
洪勇分析說,“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的拉動力,近年來面臨著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和內需不足的雙重考驗,尤其是出口受到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消費更加依託於內需市場,受外部干擾相對較小,具備長期穩定增長的潛力,能够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可靠的動力。”
“消費也是當前國內大循環暢通的關鍵節點。消費需求的擴大,能够直接帶動生產活動的增加,從而刺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活力。只有市場消費需求穩定增長,企業生產才能更積極、供應鏈循環才能更順暢。”洪勇認為,這種供需良性循環的形成,不僅能够增強經濟韌性,更有助於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因此,大力提振消費既是短期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有專家預計,二季度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有所回落。為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可以預期的是下半年宏觀政策還將在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方面進一步發力,消費將繼續發揮國民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作用。
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在16日的發佈會上表示,“也要看到,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消費內生動能仍需增強。下階段,要進一步落實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著力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進一步完善消費環境,大力增加優質產品供給,積極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促進消費市場穩定發展。”(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27934&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