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6日電(記者 王豐鈴)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高市早苗4日當選日本自民黨第29任總裁,大概率將成為日本第 一位女首相。

日本自民黨第29任總裁高市早苗 圖源:新華社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和自民黨預計於15日召集臨時國會,將進行新首相指名選舉并組建新內閣。
從高市早苗的執政風格來看,她崇拜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主張繼承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路線。在黨首選舉期間,高市提到日美關稅協議重新談判的可能性,推崇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外國移民問題上態度相對保守。
據日媒民調顯示,53.6%受訪者認為高市擔任首相“日中關係會變差”。在中國底線的台灣問題上,高市早苗曾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今年4月還曾竄訪台灣,與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會談。
在歷史認知方面,高市否認日本侵略歷史,長期堅持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包括其任閣僚期間。鑒於高市的鮮明偏右立場,韓國媒體亦普遍認為“韓日關係惡化的可能性很高”。
青年日本問題學者、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陳洋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對以下問題作出解析:
1、高市早苗已就任自民黨總裁,是否確認也會成為日本第 一任女首相?
陳洋: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束後,按照日媒報道,日本將於10月15日左右召開臨時國會,舉行首相指名選舉。盡管自民黨目前并非參眾兩院多數黨,但在在野黨無法達成廣泛共識的情況下,預計自民黨新總裁高市早苗將大概率贏得首相指名選舉,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2、高市早苗以往執政風格是什麼?她帶領下的日本政府執政方向,會重點推進哪些政策?
陳洋:在日本政壇,高市早苗是一位保守色彩較為濃厚的政治家。比如,她多次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反對“夫妻別姓”制度、在外國移民問題上態度相對保守等。在正式成為自民黨總裁前,高市曾擔任過安倍晉三政權時期(2012-2020)的總務大臣和自民黨政調會長、在岸田文雄政權時期(2021-2024)擔任過經濟安保擔當大臣。在擔任總務大臣期間,高市曾對當時“不聽話”的日本媒體進行過施壓。而在擔任經濟安保擔當大臣期間,高市曾主張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限制中日高科技合作等。因此,高市是一位保守政治家,也是一位強硬的政治家。
伴隨高市早苗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必然會大幅調整當前石破茂政府的內外政策,并延續此前的“安倍路線”。這一點,在高市的自民黨總裁競選綱領中就已有體現,比如高市今後將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日美同盟關係、推進落實“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強化與菲律賓等亞太國家間的安保防務合作等。當然,鑒於當前日本國內物價高漲、民眾收入沒有顯著提升、日本經濟前景不明,那麼預計高市上台後將會側重於內政問題的解決,尤其是包括大米在內的物價高漲問題。石破茂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充分解決好內政問題,物價高漲招致民眾不滿,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預計高市將會側重日本國內課題的解決。
3、高市是對華鷹派,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對華政策會如何轉向?中日剛出現緩和跡象的進程會否被打破?
陳洋:結合以往高市早苗在靖國神社、歷史等議題上的言行來看,高市政權成立後,預計將給今後的中日關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日關係會因高市而立刻急轉直下。其原因在於,“弱勢”的自民黨需要顧及其他政黨的態度。
經歷去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後,自民黨淪為國會“少數執政黨”,失去了以往“一黨獨大”的優勢地位,而這意味著高市政權今後在國會提交立法、預算等議案的時候,將不得不尋求獲得其他政黨的廣泛支持,否則將造成政治空轉。一方面,作為聯合執政黨的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在此前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曾明確表示“除非(新總裁)符合我們秉持的中間保守理念,否則無法組成聯合政府”。公明黨歷來重視同中國的外交關係,擔心自民黨新總裁參拜靖國神社會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對。那麼,齊藤的表態實際可看作是對高市的一種牽制,假若高市仍舊肆意妄為、破壞對華關係,將引發聯合執政黨內部的分裂,進一步架空自民黨的執政根基。另一方面,在野黨方面,比如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也不會容忍高市政權輕易的破壞對華關係。因此,出於確保執政穩定的目的,高市也都必須在對華議題上有所收斂。
中日關係不會因高市的上台而急轉直下,但高市今後也確實會讓中日關係迎來很多不確定性。日本首相石破茂執政短短1年,但中日關係確實出現了很多積極向好的勢頭,按照王毅外長今年7月會見日本外相時所說“兩國關係呈現改善發展勢頭,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如果石破茂不辭職,今後的中日關係存在更多確定性,預計將進一步改善發展,甚至或實現兩國領導人對彼此國家的正式訪問。但如今高市的上台,則意味著兩國關係將迎來不確定性。高市長期以對華強硬立場示人,而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立場,才讓她獲得自民黨內反華、親台勢力的堅定支持。出於安撫和籠絡自民黨內反華、親台勢力的目的,高市很有可能在某些細小而具體的問題上,採取對華消極做法。比如,高市可能不會再參拜靖國神社,但她可能會縱容更多的自民黨國會議員竄台、推動自民黨與台灣民進黨當局之間的勾結等。這反而會給今後的中日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4、高市會多大程度繼承安倍晉三路線?日本新內閣對東北亞安全局勢衝擊幾何?
陳洋:高市早苗會在多大程度上延續“安倍路線”,這確實值得關注。對如今淪為“少數執政黨”的自民黨來說,“安倍路線”意味著“穩定”和“發展”,正是基於“安倍路線”才讓自民黨在2012-2020實現了長期穩定執政和“一黨獨大”。高市強調延續“安倍路線”實際可看作是直接套用一個現成且相對成功的模板,頗有一種“偷懶”的意味,但同時這也意味著高市執政過程中將缺乏鮮明的個人色彩。總體來說,我認為高市今後將會在大的發展框架和方向上延續“安倍路線”,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等,但在某些具體的領域,不排除制定出台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高市方針”。
但這裡也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安倍路線”在2012-2020年的成功,并不意味今天再度執行就一定能獲得相同的效果。畢竟日本今天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與此前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如果僅是生搬硬套,那麼很難解決日本所面臨的新問題。
至於高市政權成立後,對東北亞安全帶來的影響,由於現實的制約因素有很多,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一來,高市本人確實比較強硬,但其上台後就不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自民黨乃至日本政府。因此,高市不大可能像以往那樣我行我素,而是需要在聽取專業部門的建議後做出謹慎的計策。二來,自民黨當前面臨執政困境,高市雖是新總裁,但今後執政過程中必然要面臨來自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以及在野黨的制約。這樣在無形中抑制高市的某些政策衝動。三來,領導人上台前後的立場會出現微妙的變化。比如,韓國總統李在明上台前,被日媒視為是“反日”領導人,擔心其上台後將破壞日韓關係,但我們看到李在明上台至今的日韓關係總體穩定,李在明還將日本作為海外首訪國。因此,預計高市早苗正式上台後,也必然會進行調衡。
5、高市上任後,對內、對外將面臨哪些棘手問題?會否制約其對華、對東北亞政策路線施展?
陳洋:高市上台後,面臨的內政棘手問題包括應對物價高漲、提升普通人工資水平,以及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外交方面,則包括如何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如何應對美國在關稅和駐日美軍費用問題上的施壓、如何在國際社會削弱和淡化個人的右翼保守色彩、如何推動發展日本與周邊鄰國之間的關係等。
當然,內政是外交的延伸,高市能否解決好內政問題,恐怕也將影響其外交事務的處理。至於其今後具體的對華路線,我認為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因為高市才剛剛當選自民黨總裁不久,其具體的黨政人事安排還沒有完全確定。今後高市在外務、防衛大臣等內閣要職方面的任命,將會透露出其對華政策的路線,這值得關注。(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28482&channel=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