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專題

高質量發展看漢中|千年漢中藤編煥新生

2025-08-29

香港新聞網8月29日漢中電  (記者 黃璇)秦巴山下,漢江水旁,一根根堅韌柔軟的藤條,在手工藝人的指尖纏繞盤旋。藤條在千回百轉間,將自然質樸與生活美學結合,最終轉化為兼具透氣性與實用性的藤編工藝品,也為當地村民編織出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

在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這門傳承千年的藤編技藝,正由“國字號”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良順帶領,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漢中藤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陳良順。(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54歲的陳良順出身藤編世家,7歲便跟隨父親學藝。他回憶,早年家境並不寬裕,自己踩著單車走街串巷叫賣藤編產品,條件雖艱苦,卻從未動搖過。“做的時間長了就有情懷,不捨得丟棄。”陳良順說,他堅信藤編永遠不會被機器取代,“藤椅不僅是單一編法,一把椅子可能有十幾種編法,像平編、絞編、串編這些,機器做不出來。”

工人正在編織藤椅。(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村民70歲的羅大爺到公司交貨,老人表示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屋前砍幾根竹子動手編竹簸箕,又有事做又能賺錢補貼家用。(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改革開放後,陳良順創辦家庭作坊,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推動藤編產業化。2020年成立陝西良順匠心實業有限公司,並組建電商團隊,產品遠銷海外。2021年,他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成為漢中藤編首位“國字號”傳人。隨著政府對非遺傳承人培訓、品牌宣傳等給予補貼,陳良順坦言,壓力得到了緩解,產業發展更具信心。

根據《漢中地區志》,漢中藤編歷史悠久,當地竹藤資源豐富,編織工藝傳承逾千年。相傳楚漢相爭時期,漢軍就曾使用藤編製品。如今,漢中藤編已從單一藤椅發展到室內家具、裝飾品、旅遊手信等逾300款產品,並與國內外品牌合作,持續推動產品創新。

圖為良順匠心公司與另外兩家公司合作,為丹麥某知名設計家居品牌打造的椅子。(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產業快速發展,傳承人青黃不接、工人老齡化等問題逐漸顯現。為此,企業推行靈活就業,村民可將材料帶回家中製作,公司統一回收銷售;同時設立“師帶徒”補貼,吸引年輕人學習技藝。2015年,陳良順兒子陳凌凱組建青年電商團隊,將產品通過網店、直播推向市場。目前,電商銷售已佔總銷售額六成以上,產品出口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丹麥等。2019年,西班牙某奢 侈品牌曾訂購萬把藤扇作為VIP禮品,提升了漢中藤編的國際知名度。

該棕編扇子在西班牙某奢侈品牌門店作為VIP客戶禮物。(資料圖片)

產業的繁榮也帶動了本地就業和收入提升。陳良順介紹,藤編產業目前帶動超過2800人就業,每戶年均收入達2萬至3萬元。在當地,這已是一份不錯的收入來源。據公司統計,部分藤椅產品銷往海外市場,價格從三四百到兩三千元不等,全產業年營業額高達8000萬元。

在產業鏈條中,直播帶貨成為新亮點。居民蔣先生原本在外工作,結婚後選擇回到家鄉,現負責直播銷售。據他介紹,現在直播時間明確,每天早中晚各一場,暢銷的一場直播營業額可達10萬元。這一新型銷售方式讓更多村民能夠靈活參與,既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南鄭區以“漢中藤編”為龍頭,形成藤編、棕編、竹編、扇編、草編五大產業集群。這門古老技藝正以現代方式煥發新活力,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生動縮影。(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94229&channel=2808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