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觀察:特朗普政府擬入股英特爾 美國芯片產業政策轉向?

2025-08-20

香港中通社8月19日電(記者 黎金良在全球芯片供應鏈持續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美國特朗普政府據報正考慮一項大膽舉措:透過轉換聯邦撥款為股權,持有英特爾公司約10%的股份。這一消息若成真,將使美國聯邦政府成為這家美國芯片巨頭的大股東。此舉不僅反映出華盛頓對本土芯片製造業的戰略重視,也引發了關於政府干預市場、國家資本主義興起以及對產業生態影響的廣泛討論。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英特爾公司總部(新華社資料圖)

據彭博社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正在討論將英特爾從《芯片和科學法案》獲得的部分或全部撥款轉換為股權投資。英特爾預計將獲得總計109億美元的聯邦撥款,用於擴大商業和軍事芯片生產。這筆資金大致相當於英特爾目前市值10%股份的價值。知情人士透露,具體持股規模尚未敲定,白宮是否終推進該計劃也存在不確定性。

白宮發言人拒絕就細節置評,僅強調“在政府正式宣布之前,任何協議都不具官方效力”。這一表態雖謹慎,但也間接證實了相關討論的存在。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芯片製造的代表性企業,近年來面臨嚴峻挑戰:市場份額被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亞洲競爭對手蠶食,技術落後導致股價持續低迷。截至19日美股開盤前,英特爾市值約1035億美元,較其2000年頂峰時超過5000億美元的市值大幅縮水。

這一潛在投資並非空穴來風。特朗普在上任之初便強調“美國優先”的產業政策,特別是針對關鍵技術領域的保護主義措施。《芯片和科學法案》是拜登政府時代的遺產,旨在透過數百億美元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刺激美國本土芯片製造投資。特朗普政府不單延續並強化這一框架,更計劃撥款轉為股權,意味著政府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希望直接參與企業治理,這在美國歷史上並不常見。

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考量顯然超出單純的商業救助。芯片是現代經濟的“石油”,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汽車、人工智慧和國防系統,此舉或許是美國從石油霸權,邁向芯片霸權的重要一步。此外,美國國防部依賴英特爾生產軍用芯片,若英特爾崩潰,將直接威脅美國的軍事實力。

從更廣層面看,這反映了美國產業政策的轉向。自2022年法案通過以來,美國吸引巨額的芯片投資,包括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但這些投資多為外國企業主導,本土企業如英特爾仍掙扎求生。政府持股可視為“國家資本主義”的體現。然而,政府成為大股東,可能干擾企業決策自由。歷史上,類似案例如通用汽車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政府救助,終導致官僚主義和創新滯後。批評者擔憂,這會扭曲市場競爭,導致資源分配低效。華爾街分析師指出,英特爾的問題根源在於管理失誤而非資金短缺,股權介入或許無法解決核心技術瓶頸。

從更深層分析,這一事件也標誌著全球芯片業的“國家化”趨勢。美國不再滿足於補貼,而是尋求直接控制。此前,歐盟也推出430億歐元的芯片法案。(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85672&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