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3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截至2024年10月底,香港共有12330艘持有效運作牌照的遊樂船隻,廣東海事局亦於去年發佈《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當時有消息指出,廣東力爭到2027年遊艇登記數量達4000艘以上,遊艇及關聯產業規模突破人民幣1000億元。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乘坐遊艇出海在香港一般被視為富裕階層、定位高端的遊樂方式。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早前發佈《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指出若香港大力發展遊艇產業,每年可帶來約45億港元的收益。
45億港元的收益共分為兩部分,報告估計,若把香港打造為灣區遊艇中心,大力發展遊艇產業,每年可帶來約30億元的服務收益,而每年的遊艇貿易總額則可達到15億元。因此,發出報告的經民聯建議特區政府及相關單位推動大灣區遊艇經濟整全發展,大力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逐步創造條件實現灣區遊艇“自由行”。對此,經民聯亦建議當局簡化遊艇的出入境程序和對船員要求,實施“定點停靠,就近聯檢”安排。
除政策外,經民聯亦就旅遊體驗上作出建議,其中他們建議當局開拓更多遊艇旅遊熱點,全方位增加本地遊艇泊位供應,以及增加適合大型遊艇停泊補給的設施。同時完善遊艇旅客抵港的交通和消費安排等。據悉,香港機場管理局目前正發展“機場城市”,並規劃擴大其發展規模,包括發展全港最大型的海灣碼頭,提供逾500個遊艇泊位。
然而,目前包括內地遊艇在內的訪港遊樂船隻若要進入香港水域,須向海事處、入境事務處、衞生署和香港海關辦妥關務手續。若船隻打算在香港水域航行遊樂、進行維修、參與香港水域內的賽事或更換停泊地點,須向海事分處申請在香港水域內航行的許可。雖然相關船隻都會委託香港本地代理辦理在港的關務手續,但仍然略為繁瑣。
據海事處及入境事務處在2021年至2023年的數據,抵港船次分別為37、42和80,而相關的出入境人次分別為106、277及711。而2024年前10個月則錄得抵港58船次和680出入境人次。
因此,相關意見認為,政策的進一步拆牆鬆綁將有利激發粵港澳大灣區遊艇產業帶來的經濟潛力。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曾表示,希望隨着遊艇泊位增加,香港可吸引包括大灣區在內更多遊艇的旅客到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遊艇旅遊的發展和合作。遊艇旅客除可在船上欣賞維港和到訪各個島嶼,亦可上岸消費活動,為商戶帶來新商機,為香港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其中,遊艇旅遊緊密相連的是香港發展海島旅遊的政策方向。羅淑佩表示,會充分運用海島資源,發展短、中、長期的旅遊產品。短期而言,當局會繼續發展跳島遊及其他水上活動項目。此外,亦會研究發展海島遊所需的政策支援,包括可以在法律法規方面拆牆鬆綁的地方。(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69055&channel=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