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专题

借“普發現金”再生事端:綠營力推台灣地方“加碼”普發引爭議

2025-07-31

香港新聞網7月30日電(編輯 淩玉輝)近期,由在野陣營提出的普發現金1萬元(全文貨幣單位為新台幣)提案,持續佔據台灣輿論焦點。隨著民進黨在726罷免投票中遭遇潰敗,被視作敗局關鍵誘因的普發現金議題進一步升溫。面對汹湧輿情,綠營轉變策略,開始在藍營主政的地方縣市鼓噪普發“加碼”。儘管地方政府紛紛否認并指其為謠言,但這一被外界視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無疑將藍營置於輿論風口。

資料圖為台北街頭(圖源:香港中通社)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日前表態,不會對在野陣營提出的全台普發現金提案啟動覆議程序。這意味著若無意外,普發現金1萬元將正式落地。然而,藍綠雙方圍繞該議題的角力并未就此止息。

綠營民意代表“靠背哥”王義川日前發表爭議言論,稱普發議題在台中市的集中發酵,反映出“台中人非常在意錢”,這番言論隨即遭到各方痛批,被指公然侮辱台中民眾。

島內泛綠陣營中存在一種論調,認為藍營的選情優勢是靠普發的萬元“買票”得來,於是有綠營人士順勢提議,在地方選舉中,市長及議員候選人可將“每月發2萬”列為競選口號。這一提議直接暴露了綠營內部對普發現金的真實態度,并非如民進黨對外宣稱的那般立場堅定。

與此同時,台灣網絡平台上流傳多張藍營主政縣市“加碼”普發的宣傳圖片,其中顯示台北市將普發2萬元、新北市3萬元、桃園市1.5萬元、台中市4萬元、花蓮縣5萬元等。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綠營針對藍營的反制策略。

台灣網絡上謠傳台中市將普發4萬元,後台中市長盧秀燕予以澄清(圖源:臉書截圖)

藍營最初提出普發方案,主要依據2024年當局財政收入超征逾5200億元,主張“還錢於民”。如今綠營效仿此邏輯,以地方縣市稅收超征為由,要求地方政府跟進“加碼”普發,并喊出“不發就是騙子”的口號,形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政治攻防。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29日稱,台北市超征稅款若按250萬人口普發,平均每人可分得2萬元,因此她建議,既然普發已形成全民共識,也應要求縣市首長比照辦理。桃園市議員于北辰則指責道,國民黨通過普發現金提案保住了立法機構的席位,但其主政的縣市面對財政超征卻不願“還錢於民”。

儘管綠營訴求明顯帶有政治算計,但其行動并非全無依據。今年2月,花蓮縣議會通過一項由民進黨議員胡仁順提出的提案,建議將當局統籌分配稅款161億元及地方超征1億元用於普發,每人可獲逾5萬元。

不過,這一說法遭到台灣《聯合報》駁斥,報道指出161 億元的統籌分配稅款能否順利到賬仍未可知,且修法後當局與地方的業務移轉、經費分攤等事宜尚未敲定,怎能全部用於普發現金?并反指民進黨議員不做功課,批評民代“太好當了”。

花蓮縣政府亦回應,該案當局尚未公佈施行,且未明確分配數額,目前沒有具體財源可供相關收支評估及規劃。儘管如此,該提案仍進一步推升了地方普發的輿論熱度。

資料圖為新台幣(圖源:台灣“中央社”)

隨著謠言不斷流傳,台中市長盧秀燕迅速澄清,“普發 4 萬元”是假消息,并已報警;桃園市長張善政強調2024 年市政府超征僅有9億元,而非網上流傳的34億元。花蓮縣議會國民黨團更指出,這種缺乏長遠規劃與制度設計的做法,恐怕會淪為政治標語式的“撒幣喊價”。

值得注意的是,有台媒指出,網絡流傳的“地方超征”數據存在嚴重誤差,由此得出的可用於普發的金額更是錯漏百出。例如,假設台中市超征120億元為真,按280萬人口計算,每人僅可分得約4285元,與“4萬元”差距懸殊。其他縣市的情況亦是如此。

台灣《聯合報》社評指出,鼓噪地方普發現金是民進黨放棄補考機會。在野黨年初提出普發現金1萬元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立法機構三讀通過特別條例也為其提供了法源依據,而民進黨卻採取對抗態度,站到民意對立面,既不推動發錢也不啟動覆議,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社評認為,第 一波大罷免投票中,選民已給民進黨打出不及格的分數,而民進黨不僅不知改弦易轍,反而繼續針對藍營縣市發難,在民眾看來,這不過是民進黨自絕於補考機會,終受苦的仍是全體民眾。  (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68088&channel=2805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