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15日電 近日,中國內地多家外賣平台交出亮眼成績單,掀起新一輪補貼熱潮。其中,美團表示,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其即時零售訂單量突破1.5億單,創歷史新高。

2025年4月22日,江蘇省南京市,外賣員在智能外賣櫃前投放餐品。新華社資料圖
綜合媒體15日報道,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宣布,日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活躍用戶數超2億,環比淨增15%,訂單準時率穩定在96%。京東外賣則通過“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人民幣,下同),扶持近200個餐飲品牌訂單量破百萬,重點補貼正餐及小龍蝦等品類。美團戰報顯示,截至12日23時36分,其即時零售訂單量突破1.5億單,創歷史新高,其中神搶手單量超5000萬單,拼好飯單量超3500萬單。
在過去周末,美團推出線下咖啡茶飲通兌券,淘寶閃購發放188元紅包,吸引消費者搶購低價甚至免單商品。有網友調侃,“過度喝奶茶消耗健康,受害者是管不住嘴的人。”業內人士透露,平台訂單激增源於一季度以來資源投入增加,市場容量擴大,消費意願增強。阿里計劃打造“超級星期六”,未來100天每周六發放188元紅包,意在將補貼戰常態化。
據報,這場外賣大戰投入巨大,高盛預計二季度美團、京東、阿里在外賣領域投入達250億元,阿里外賣業務或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息稅前利潤(EBIT)減少250億元。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黃少卿表示,補貼降低消費者邊際成本,但生產資源消耗導致社會邊際成本高於收益,長期看或非最優配置。這場外賣大戰短期惠及消費者,但市場規模若不及預期,激進投入可能帶來風險。(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54997&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