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港之聲

香港擬以產業園概念發展北都 盼港深創爆破性發展

2025-05-30

香港中通社5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香港2023年發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被認為是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行政長官李家超29日在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上形容“儘管政府一直加快推動,但仍心急如焚”。他期望與立法會議員共同探討未來發展路徑。

圖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諮詢議員的意見及回應議員的問題。香港中通社圖片

北部都會區覆蓋元朗區和北區,面積共約3萬公頃,佔香港總面積三分之一;未來居住人口推測亦將占香港總人口三分之一。

該區域擁有多個跨境陸路口岸,其北部經濟帶更將接壤深圳“兩灣一河”。有議員關注如何吸引深圳資本加大對北都的投資,推動兩地各領域合作,加大口岸經濟帶香港方的產業布局。

李家超回應指,政府在口岸經濟帶產業發展上有清晰的政策,如新田科技城重視高新科技,亦希望提高附加值產業,所以會重視專業服務,並希望同時推動綠色經濟。

他強調,需判斷哪些產業在口岸經濟帶可拉動香港和內地發展,當中物流運輸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北都西部會有新建鐵路與前海聯繫,口岸亦有不同與物流項目推展。另外,政府計劃發展大學城,相信在教育、青年工作、科技等方面可和內地起到協同作用。

李家超透露,政府會研究是否有專項基金為口岸旅遊和購物項目提供協助;至於和內地中小企融合方面,可以考慮支援中小企在口岸經濟帶建立技術提升,及將產品更容易推廣至內地的措施。

由西至東,北都區分四部分發展,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和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為加快發展及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發展局於三個試點以片區形式向市場招標。

有議員認為,應以產業園概念發展北部都會區,而不應以公私營協作、利用私人企業資金發展的“價高者得”方式營運。

李家超表示認同,指要以產業為主體考慮北都發展方向。政府以往討論土地房屋,對產業發展少談少重視,要改變這一思維。“片區發展”與“產業園發展”沒有矛盾,關鍵是如何實踐。

會上,李家超透露,今年下半年,第一批科研人員將開始進駐河套香港園區。

有議員坦言,9月可入駐的是“濕實驗室”樓層,辦公室樓層最快要2027年才可入夥,關注政府能否優化令業界盡快入駐。

李家超稱,這如他“心急如焚”的出發點一樣,內部更曾討論能否盡快提供辦公室,相關政策局正在努力處理中,也正在籌劃共享設施。

“北部都會區除了土地房屋發展可改善民生外,更是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帶來產業就業、創新科技。”李家超說,更帶來香港和內地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雙贏格局,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爆破性發展。(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11944&channel=5773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