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日電 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與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ESG中國•創新年會(2025)暨首屆ESG國際博覽會在北京首鋼園召開。年會期間,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就中國ESG體系建設的關鍵議題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度解讀。

彭華崗說,中央企業在ESG實踐中承擔著落實國家戰略的核心載體角色,其獨特定位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央企將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首要任務,ESG議題和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雙碳”目標等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因此踐行ESG是央企的政治責任與戰略義務。二是央企股東為國家,代表全民利益,對政府、社區等利益相關方具有天然責任屬性,其使命必然將“國之大者”置於首 位。三是作為產業鏈龍頭,央企需要發揮帶動作用,通過“全鏈創新”推動生態圈共同踐行ESG,實現可持續發展。相較於民企與外企,央企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與國家戰略的深度融合、資源整合能力及對產業鏈的輻射力。這使其在ESG實踐中兼具政策執行者、行業引領者與生態構建者的三重角色。
中國ESG應如何與國際標準接軌,并在全球標準制定中發揮作用?彭華崗認為,中國參與全球ESG治理的關鍵,在於貢獻以“影響重要性”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方案。這意味著我們的標準建設不應囿於國際現有框架在財務或風險維度上的分歧,而應立足於“降低負外部性、擴大正外部性”的實踐導向,確保ESG回歸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本源。通過體系構建與多維發聲,終旨在促進全球ESG標準向更加多元、包容的方向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是火熱話題,人工智能又如何賦能企業ESG發展?彭華崗說,人工智能技術為ESG管理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中企研聯合開發的“鯨牛ESG大模型”已實現三大功能突破:一是“鯨牛博士”智能問答,構建ESG專業知識庫;二是“鯨牛管家”賦能企業內部ESG管理流程;三是“鯨牛大師”輔助生成ESG報告框架。AI技術有效彌補了國內企業ESG專業人力不足的短板,例如三星ESG戰略部門配備30餘人,而國內企業大多僅設少數崗位。
在實踐層面,AI大幅提升ESG效率,報告生成周期從數周縮短至即時輸出,供應鏈ESG管理通過自動抓取證據、智能審核降低人工成本。中國供應商ESG評級平台正是依託大模型,實現了海量供應商數據的低成本、規模化處理,推動ESG管理向全鏈滲透。
目前,中小微企業碳排放占比超65%,彭華崗指出,中小微企業ESG實踐具有緊迫性與戰略性,其重要性源於兩方面:一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實現雙碳等目標的關鍵環節。二是供應鏈約束趨嚴,未來碳排放範圍三(含上下游)監管將逐步覆蓋中小微企業,提前布局可規避合規風險。針對中小企業資源短板,中企研通過鏈主引領與平台賦能降低實施門檻。中國供應商ESG平台以低成本、智能化方式提供評價服務,企業僅需要專注答題與改進,即可將ESG融入運營。所謂“萬千微光照亮可持續未來”,正是強調中小企業通過節能降耗等微觀行動匯聚宏觀影響。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彭華崗說,ESG發展需要聚焦三方面:第 一,強化政策對接。企業應系統梳理美麗中國、新質生產力等國家戰略要求,制定可落地的ESG行動清單。第二,將ESG提升至戰略層面。完善制度體系與管理流程,確保持續推動而非零散行動。第三,堅持“一把手工程”與全員參與相結合。領導者需要率先垂範,員工需要將ESG融入日常行為,如規範服務流程、節能降耗等,形成文化認同,以“新方式開展老工作”,實現ESG全員化。(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52308&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