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 美國一智庫與台當局智庫共同舉辦的兵推演習顯示,在中國大陸實施封鎖的情境下,台灣的天然氣庫存可能在11天內耗盡,參與其中的美國國會議員認為,這可能是台灣一項關鍵弱點。對此,台當局官員回應稱,防務部門正增加戰備儲油與補給能量,天然氣存量規劃2027年達到14天,會盡量達成。但島內輿論質疑,“11天跟14天有差很大嗎?”“再給你存量3個月也沒用”,痛批民進黨的反核假正義,讓台灣陷入危險的戰略處境。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兵推結果顯示,台灣高達97%的能源仰賴海上進口,其中,天然氣就佔了約一半的發電量。一旦大陸實施海上封鎖,台灣的天然氣存量11天內就會耗盡,重創電力供應。如果啟動限電措施,能源供應或許可以維持更久,但此舉也意味著大多數產業部門將被迫停擺。美議員稱,這場兵推清楚凸顯出天然氣供應恐成台灣的致命弱點。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美智庫資深研究員表示,真正令人震驚的是,即使只是低強度的封鎖,也能這麼快暴露出台灣能源的脆弱性。
外媒報道引發台灣輿論普遍關注。
中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當局能源政策必須改弦易轍,台灣目前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9成,若天然氣僅能支撐11天,形同陷入極端危險的戰略處境。他呼籲台行政部門重新檢討“非核家園”政策,應重新評估核能作為基載電力的可行性,以免重蹈能源不足、電力中斷的風險。
核能在1980年代中期曾佔台灣電力來源大宗,高達52%。但因民進黨當局推動“非核家園”,核能發電廠現已全面停機,後一座核能電廠於今年5月除役。
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9日回應時則聲稱,防務部門正增加戰備儲油與補給能量,相關天然氣供應均在規劃中,但無法公開說明;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龔明鑫當日亦宣稱,天然氣存量規劃2027年達到14天,會盡量達成。又說除天然氣外,台灣還有備用的燃煤機組,目前積極發展的再生能源也將逐漸在2026年底達到發電佔比20%,若加上水力發電,台灣電力供應還是可以有一定程度支撐。
然而,台當局的回應,難令島內民眾買賬!
臉書粉絲專頁“人人都有蒼蠅拍”發文揶揄:“天然氣存量11天拉高變14天,戰備存水卻要買可以放5年以上,怎麼覺得哪裡怪怪滴。沒有電,光喝水就飽嗎?”
台行政機構先前提出的“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高達5700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防務部門編列1132億元,但遭指出預算中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包括編列近8億元預算採購5到7年期長效用水,1瓶水要價120元,引發輿論質疑。
“11天跟14天有差很大嗎?”島內網友也紛紛在相關消息下質問民進黨當局:“多3天,然後呢?” “用愛解決?” “再給你存量3個月也沒用。”
有網友痛批“民進黨的反核假正義,讓台灣成了封鎖下的待宰羔羊”,“真的是廟堂之上,朽木為官。” (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31648&channel=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