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在剛剛結束的國慶與中秋“雙節”,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機器人焰究所”餐廳門庭若市。中秋佳節當日,這家中國首家AI機器人主題餐廳的午晚餐位早已被預訂一空。顧客們不僅為美食而來,更為親眼見證“未來生活”——仿生人形機器人“希爾”調酒、“小柒”迎賓、“牛頓”講解菜餚背後的科學原理,甚至“李白”與“蘇軾”還能與食客吟詩對句。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正在中國上演的現實。

8月23日,位於北京亦莊的機器人餐廳“機器人焰究所”,兩位仿生人機器人正在吧台迎賓。 香港中通社圖片
“機器人焰究所”不僅是餐廳,更是一個開放的科技實驗場。據報道,這裡匯集20多款成熟機器人產品,從送餐、調酒到下棋、講脫口秀,無所不能。顧客在享用“Alpha|芯核牛堡動力模塊”的同時,還能與恐龍機器人互動、指揮機器狗握手,甚至在隔壁的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體驗機器人製作的拉花咖啡與烤串。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種“場景化測試”極具戰略意義。餐廳不僅提供娛樂與餐飲,更為機器人企業創造真實環境下的數據抓取機會,加速技術迭代。正如工作人員所言:“這裡讓前沿技術走出實驗室,融入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上海一棟佔地4600平方米的“特殊學校”近正悄然運作。這裡沒有學生,只有上百台人形機器人日復一日地學習疊褲子、整理桌面、焊接零件、洗碗做飯。它們的導師是戴著虛擬實境耳機的人類教師,透過遠程操控示範動作,再由機器人重複執行兩百次以上,直至熟練掌握。
外媒亦關注到這所被稱為“機器人學校”的培訓中心,並感嘆所有機器人學生“來這裡學習如何增強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獲取的數據有助這些機器人與周圍環境互動,將來甚至可以應對人口下降及老年化。
從市場數據來看,自2015年至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由7萬套增長至30.2萬套,連續12年成為全球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產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反映了中國市場對於自動化設備的巨大需求,也展示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減少對美日技術依賴,並以“大規模、低成本、多功能“的應用導向路徑加速技術普及。2025年以來,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活躍,阿里巴巴更於10月8日宣布成立具身AI團隊,依托通義千問多模態大模型,推動AI從虛擬走向實體,標誌著中國科技巨頭全面進軍實體智能領域。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至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71%;中國電子學會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700億元人民幣,展現強勁發展潛力。(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31201&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