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今

【解局】楊丹志:中國推“K字簽證”與美國搶人?想多了

2025-10-08

香港新聞網10月7日電 (記者 王少喆)近日,中國正式推出新的“K字簽證”,放寬了申請人入華工作的限制,旨在吸引科技領域的外國青年人才。與此同時,美國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提高外來人才進入美國的門檻,包括限制哈佛大學等美國知名高校招收國際留學生,並通過H1-B簽證增加了美國企業聘請外來技術人才的成本。由此,有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推出K字簽證,是在與美國爭奪人才,這是否是對中國政策的正確解讀?中國在吸引國際科技人才方面有何優勢?如何全面看“K字簽證”政策的實施?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楊丹志,全文如下:

1、新推出的K字簽證,相比以往的簽證有什麼不同?

答:2025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84號國務院令,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在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2025年8月14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明確將K字簽證納入普通簽證類別。 K字簽證主要面向”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領域的外國青年人才。相較於現有的12類普通簽證,K字簽證在以下三方面可提供顯著便利。      首先是免雇主擔保,簡化入境申請。申請人無需國內用人單位邀請或擔保,可直接申請簽證入境。其次是持證人可在多領域從業。持證人入境後可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及創業、商務活動。三是簽證便利化。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和停留期方面提供更優條件,境內可換簽或延期。申辦流程更為簡化。

2、有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推出K字簽證是與美國爭奪科技人才,您如何看?

答:這一政策的頒佈,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反響。在中美博弈特別是關稅戰,以及9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H-1B簽證申請人每年新增10萬美元費用的大背景下,國外輿論中不乏中國藉此與美國爭搶人才的說法。這是對中國此舉的片面解讀。

中國擁有被稱為“全球完整”的工業體系,在產業鏈中已經具備“全品類覆蓋能力”,從傳統製造業到高端裝備製造均依賴大量技術人才。目前,中國每年培養STEM專業畢業生超過500萬人,這一數量居全球首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1.1億人,研發人員總量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超700萬人年,均位居全球第 一。但由於中國製造業規模龐大,對STEM人才的需求持續旺盛。中國的基礎製造業如機械、化工等領域需要工程師進行工藝優化和生產線管理。大量新興產業如新能源、半導體、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行業也依賴科研人才推動研發和技術突破。不僅需要國內有穩定的人才供給,也需要越來越多海外人才的加盟。因此,K簽證的施行,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中國努力保持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領域國際競爭力的必然結果。K簽證政策的制訂實施,也體現了中國政府的日益開放和自信,與美國特朗普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的封閉保守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3、那麼,目前中國在吸引國際人才方面,有什麼優勢?

答:對於海外人才而言,中國國內對STEM領域發展的持續政策支持,對國際化人才的旺盛需求,良好的社會治安和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無疑都具有很強的誘惑力。這也正是中國吸引國際化人才的優勢所在。對於收緊簽證的美國特朗普政府而言,應該關注的不是所謂“中國與美國爭搶高科技人才”,而是應該反思一度開放自信延攬全世界精英的美國為何日益封閉保守。

7月11日,旅客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排隊入境。新華社資料圖

4、K字簽證實施前後,在互聯網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是否合理?

答:“K字簽證”實施前後在中國國內多家媒體和自媒體上也引發包括多名自媒體大V在內的民間質疑和反對聲音,但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片面之處,也沒有看到國家在相關配套上的安排。

一是所謂“鳩占鵲巢”說。國內部分公眾不認同官方話語所說的”K字簽證”等配套優惠政策延納海外人才是“築巢引鳳”。認為當前國內就業形勢緊張,外國人才到中國就業會“搶飯碗”,引發社會情緒,甚至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

二是雙重標準和缺乏社會公平。在國內大量碩士博士尚未充分就業情況下,對海外人才入職學歷要求僅為學士即可。這可能導致本土高學歷人才產生心理落差和不滿。

三是海外人才需“知名高校”“STEM專業”的審核認定標準較為含混模糊,可能導致不同用人單位執行尺度不一,甚至存在灰色操作空間。如果考核不嚴,還可能招到無真才實學和實幹能力的“南郭先生”。

四是海外人才活動邊界模糊,如何界定科研、交流、創業與正式就業之間的邊界,仍需進一步明確。否則,可能與我國現行海外人員工作許可制度產生衝突。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修改完成并公佈。中國政府明確將K字簽證納入普通簽證類別。從而完成了在相關問題上的法律修訂。      據信,中國外交部正聯合多部門制定《外國青年科技人才認定辦法》,明確“知名高校名單”及STEM學科範圍,預計2025年底出台。今後針對海外人才的學術背景和資質的鑒別還將會不斷加強。確保對海外人才的擇優錄用。

此外,中國外交部還升級簽證申請系統,并依託駐外使領館發佈申辦信息,保障政策順利實施。

5、對於K字簽證政策的實施,應如何全面看待?

答:由於國外部分政治勢力長期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大量海外人才對來華交流和工作存有顧慮。針對這些政治勢力就”K字簽證”的惡意揣測和污衊,中方應及時做出回應。包括澄清事實和做好相應政策落地工作。特別是在外籍人士居留管理、社保接入、語言文化適應、簽證續簽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這樣,有助於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來華工作。

在國內,則需要耐心細緻做好”K字簽證”相關政策解讀工作。包括從全球人才格局重構的高度進行詮釋。實踐中人才招募不能一味“崇洋輕中”,而是應當一視同仁,鼓勵中外求職者公開公平競爭崗位。盡量避免“招來女婿,氣走兒子”。

經驗史實告訴我們,無論是在中國漢朝和唐朝的強盛時期,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都充分展現了開放、自信和包容。唯此,也才更為強大。封閉、自卑和保守只會落後挨打。期待“K字簽證”的施行能够延攬到更多的海外人才,這將是中國之福,也是世界之福。(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28988&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