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30日電(記者 馮秋榆) 不知不覺間,中國工廠裡的機器“打工人”已達200萬個了,這個數量是美國的五倍。《紐約時報》9月25日援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世 界機器人2025年報告》指出,去年有超過200萬台機器人在中國工廠工作,是有記錄以來高的年度總數。去年中國工廠安裝了近30萬台新機器人,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
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研究經理李君蘭認為,下一步,“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是發展方向。“機器人製造和在工廠中的運用,以及中國對於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的政策扶持與海外拓展,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去年30萬台新機器人“進廠” 比世界其他地區總和還多

中國工業機器人年裝機量與全球其他地區對比(圖源: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9月25日報道,在中國工廠里工作的機器人數量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9月25日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5年報告》顯示,去年有超過200萬台機器人在中國工廠工作,是有記錄以來高的年度總數。《紐約時報》報道表示:“去年中國工廠安裝了近30萬台新機器人,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總體而言,中國工廠中工作的機器人數量是美國的五倍。”
在全球範圍內,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製造業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和顛覆性的作用,工廠機器人的範圍也從將汽車零件焊接在一起的機器到將箱子提升到傳送帶上的爪子,甚至是具身智能機器人。該報道認為,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逐漸在工廠中使用更多的機器人,成為機器人的主要製造商,并將該行業與人工智能的進步相結合。與前一年相比,去年機器人安裝量在排名第二梯隊的四個工廠機器人使用國家(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均有所下降,日本安裝了44000個,美國安裝了34000個。
報道同時指出,“中國在製造機器人方面也做得更好,政策刺激中國公司成為機器人、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其他先進技術的領導者。”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去年在全球機器人製造中的份額從2023年的四分之一上升到全球供應的三分之一,之前的領導者日本的世界市場份額從前一年的38%降至29%。“直到去年,中國工廠安裝的進口機器人還多於國產機器人。但去年,中國安裝的機器人中,近五分之三也是中國製造的。”
中國製造業仍有很大潛力 持續領銜全球
《紐約時報》援引科技研究公司Omdia首席分析師Lian Jye Su觀點認為,這受益於全國性的推動以及中國公司多年的投資。“自2017年以來,中國工廠每年安裝超過15萬台機器人,中國對工廠自動化的推動一直是其實現世界製造強國地位的關鍵部分。”
“2015年,中國將‘在機器人技術領域提高全球競爭力’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一部分,以減少先進製成品的進口。工業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從國有銀行獲得低利率貸款,并直接注入政府資金和其他援助。2021年,政府發佈了擴大機器人部署的詳細國家戰略——你可以看到這個戰略的效果有多好,沒有戰略,一個國家總是處於劣勢。”報道援引機器人聯合會秘書長蘇珊娜·比勒說。
報道同時指出,中國製造業產出激增。“截至今年年初,中國工廠生產的製成品占全球製成品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超過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總和。”《世界機器人2025年報告》預計,到2028年,中國製造業仍有很大的潛力,平均每年增長10%。
智能化升級 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是發展方向

中國工廠美的工廠流水線上的人形機器人(受訪對象供圖)
“這一數據還不包括人形機器人,但政府的支持也促成了製造人形機器人的初創企業的繁榮。”報道指出,總部位於杭州的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宇樹機器人計劃在今年年底前上市,其新的基本型人形機器人在中國的售價約為6000美元,只是美國行業領先企業機器人製造商波士頓動力公司製造的機器人價格的一小部分。
“中國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改善工廠機器人的運用,檢測哪些機器做得很好,哪些有點不對勁,”報道援引上海專門從事自動化的供應鏈顧問卡梅倫·約翰遜說。報道認為,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具有多重優勢。“中國擁有大量熟練的電工和專業的計算機程序員,可以安裝機器人。然而,也出現了一些機器人安裝專家的短缺,年薪飆升至近6萬美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研究經理李君蘭認為,隨著中國工業製造進入智能化與柔性化階段,工業機器人正從單純執行向“感知-學習-決策-執行”閉環轉變,具備多模態感知、環境理解和自主決策能力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IDC新調研顯示,2024年,中國AI視覺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規模約19.6億元人民幣,基於AI視覺引導的碼垛、拾取、搬運、上下料、檢測、裝配等典型場景逐漸成熟,推動多場景落地。(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24670&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