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0日電 管風琴,作為世上古老的樂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臘羅馬時代,因其廣闊音域與宏偉結構,被譽為“樂器 之 王”。據美聯社9日報道,基督教世界古老的管風琴近日在耶路撒冷舊城區一間修道院完成修復,沉寂800年後再次奏響悠揚的宗教樂章,震撼樂壇與歷史學界。

基督教世界古老的管風琴近日再次奏響悠揚的宗教樂章。視頻截圖。
這座管風琴據信建於11世紀初,於12世紀由十字軍從法國帶至伯利恆的教堂使用。13世紀初,為免被入侵的穆斯林軍隊破壞,十字軍將其拆解並藏匿。直至1906年,工人在伯利恆興建寧養院時,於一座古墓中意外發現222支音管。2019年起,四名專家組成修復團隊,歷時六年,成功保留原始音管並重製其他結構,包括風箱與鍵盤,使管風琴重現昔日風采。修復過程中,專家運用現代聲學技術與中世紀工藝相結合,確保音色忠於原貌。

四名專家組成修復團隊,歷時六年,成功使管風琴重現昔日風采。視頻截圖。
參與修復的專家、音樂考古學家艾瑪·吉布森表示:“聽到這座管風琴在沉寂800年後再次奏響,令人無比感動。這不僅是樂器的復活,更是對中世紀音樂與工藝的致敬。”研究機構負責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約翰·卡特教授則形容,這座管風琴的價值堪比“發現一隻活恐龍”,其精湛製作工藝揭示了11世紀歐洲樂器製造的高超水平,遠超此前學術認知。
修復後的管風琴於9月8日在耶路撒冷聖救主修道院首 次公開演奏,演繹了中世紀宗教曲目《聖母頌》與《聖殿頌歌》,吸引數百名音樂愛好者與歷史學家到場聆聽。管風琴的音色渾厚而純淨,展現出跨越千年的獨特魅力。修道院院長馬里奧·羅德里格斯神父表示,這座管風琴的復原不僅是文化遺產的勝利,也為當地宗教與音樂傳統注入新活力。
這項修復工程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與法國國家音樂研究院資助,總耗資約120萬美元。專家透露,未來計劃將管風琴的音色錄製並公開,供全球音樂學者研究,並考慮在歐洲巡迴展演,讓更多人感受這一歷史瑰寶的魅力。這座管風琴的復活,不僅重現了中世紀的音樂輝煌,也為當今世界提供了一扇窺探人類文化遺產的窗口。
十字軍是指從11世紀末到13世紀末,歐洲天主教會號召下對伊斯蘭世界展開的一系列宗教戰爭,其中主要目的是為了收復被穆斯林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 然而,這些戰爭也夾雜著政治、經濟和劫掠的動機,甚至曾將矛頭指向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十字軍終於1291年阿卡陷落後結束,但對歐洲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並激勵了後來的海外探險。 (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05868&channel=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