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昆明9月9日電 來自五大洲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家華文媒體代表人士9月7日起聚首雲南,參加華文媒體論壇及參訪活動,話抗戰探遺跡,談以筆為戈往事,論未來機遇擔當。
7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以“致勝利話復興謀大同”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昆明舉行。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陳旭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希望廣大華文媒體繼續傳承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廣泛團結海外僑胞,積極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推動互利共贏的理念,以融通中外的表達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外文明對話和世界文明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陳旭向廣大華文媒體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賡續抗戰精神,以史為鑒,以彼為其,向世界傳播和平信念與發展願景,倡導國際社會攜手共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二是繼續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推動互利共贏的理念,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與各國現代化的共通與特色,讓世界看到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古老文明與創新活力共生的真實中國,以融通中外的表達,講好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促進中外民眾消除隔閡,加深理解,增進友誼,讓世界清晰感知中國。
三是繼續發揮跨文化的優勢,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通過形式創新和話語創新,增強中華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做文明交流互鑒的促進者,在更廣領域更深層面參與人文交流,為中外文明對話和世界文明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四是主動順應技術浪潮,善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內容生產與傳播,構建融合傳播新格局,全面提升傳播效能,進一步加強彼此之間的團結協作,積極擴大朋友圈,深化與中新社等國內媒體的夥伴關係,促進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華文資訊在全球破圈出海,聲動四方。
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李保俊,和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也分別在論壇開幕式致辭。

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和華文媒體人就厚植家國情懷賡續民族精神、華語國際傳播任重道遠、智媒時代華媒的發展路徑等展開對話交流。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指出,當前,人工智慧大模型、短視頻成為海外華文媒體的“新質競爭力”,《黑神話:悟空》《哪吒》等中國作品的海外熱展現了中國的“新質軟實力”,隨著越來越多非中文母語者開始關注中文內容,華文媒體需依託新形式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將前沿技術與人文關懷、價值思考相結合。
世界華文傳媒研究中心特聘專家、中國新聞社原社長章新新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海外華文媒體以筆為幟,記錄戰爭真相、揭露侵略暴行、突破殖民話語,宣傳支持抗戰的事跡。他表示,海外華文媒體始終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世界和平的推動者、踐行者。

“如果說今日之中國已是‘世界之中國’,那麼‘中國敘述’也必然意味著文明間的對話。”如何以對話式“中國敘述”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提出,對話式敘述需避免“單一主體論”與“自說自話論”,既不能用西方邏輯套中國思想,也能不固守傳統,要在差異中相向而行。
從新聞生產的流程革新到輿論場的格局重塑,AI正以不可逆轉的態勢改變傳統媒體生態。在圓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與華文媒體人圍繞“AI智媒時代華媒的發展路徑”展開探討。
除了參加論壇外,華文媒體代表還分別在昆明、大理、保山、德宏等地走訪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西南聯大舊址博物館、滇西抗戰遺址等,並通過數字影像展播、沉浸式參訪、非遺體驗等活動,直觀感受雲南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04811&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