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今

馬來西亞媒體:特朗普高呼“讓美國再次偉大”,結果卻成就了中國

2025-09-09

香港新聞網9月8日電(編輯 胡雪石)馬來西亞媒“Twentytwo13”8日刊發評論文章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對全球進口商品都加征高額關稅,試圖奪回美國曾享有的製造業主導地位,然而,中國憑藉高瞻遠矚的長期戰略,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全球工廠。這一過程歷經數十年,美國要想迎頭趕上,難度極大。

中國山西,一名工人在生產汽車。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文章稱,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單個工廠,更在於產業集群。以深圳為例,這里不僅是電子產品製造中心,更匯聚了供應商、零部件製造商、原型實驗室和物流中心等,形成了一個高效的“產業宇宙”。這種集聚經濟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效率和速度。而美國試圖在本土複製一家工廠,卻忽視了中國數十年來積累的配套產業集群,關稅措施無法在“一夜之間”重建這一複雜網絡。

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也是一大優勢。巨大的內需使製造商能够實現其他國家難以想象的經濟規模。同時,中國國內市場還為製造商提供了抵禦全球需求波動的韌性。儘管關稅措施可能使中國商品在美國略顯昂貴,但對中國規模優勢的影響微乎其微。

文章表示,“中國勞動力廉價”這一說法已經過時。中國大力投資工程人才、職業培訓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如今,中國每年培養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數量超過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這一深厚的人才儲備推動了中國在綠色科技、可再生能源、電子和先進材料等高價值領域的持續創新。而關稅政策無法為西方國家憑空創造出這樣一支技術嫻熟的勞動力隊伍。

中國垂直整合了關鍵供應鏈,尤其是在清潔能源和電子產品領域。中國主導著對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至關重要的稀土加工,控制了電池組件製造的很大份額,並在從多晶矽到成品組件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對成品征收關稅往往只會增加西方消費者和製造商的成本。

文章指出,當西方國家還在爭論工業政策時,中國已果斷實施此政策,推動中國企業成為關鍵技術的全球領導者。關稅措施雖可能減緩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步伐,但也促使中國企業拓展其他市場,加深全球影響力。

此外,中國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舉措,正按照自己的方式與世界融合。可以說,美國的關稅政策如同築牆,而中國則在搭建橋樑。

文章指出,美國和歐盟仍擁有龐大的資本儲備、強大的制度實力和創新潛力,由盲目加征關稅等誤導性政策所推動的戰略停滯才是真正的威脅。關稅就像一種“倒退稅”,引發通貨膨脹,損害它們本想保護的產業。

美國加征關稅並非大膽策略,而是拒絕面對現實的體現。中國贏得製造業桂冠靠的是系統性構建產業生態系統,關稅這一“鈍器”難以撼動這一根深蒂固的體系,反而可能對西方國家造成更大傷害。西方國家若想取勝,需轉向建設而非築牆,摒棄幻想,制定以投資為驅動的工業願景。(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03894&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