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對話宋魯鄭:馬克龍遭美以意發難 跨大西洋關係名存實亡

2025-08-26

香港新聞網8月25日電(記者 王豐鈴)法國馬克龍政府近日與美國、以色列和意大利陷入外交齟齬,再次凸顯西方在俄烏和巴以問題上的分歧。受訪學者直言,西方在安全、價值觀等問題上已撕裂,跨大西洋關係名存實亡。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圖源:新華社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日在致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一封郵件中,指責法國呼籲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國,是“給反猶主義火上澆油”,并要求馬克龍在9月23日之前“以行動取代軟弱”,該日期是聯大高級別辯論開幕日。法國總統府對內塔尼亞胡的言論嚴厲反駁。

美國駐法國大使查爾斯·庫什納隨後發表公開信,附和以總理說法,指責法國打擊“反猶”不力。庫什納的言論更得到美國國務院的支持。法國外交部24日發布聲明稱“不可接受”,指其言論違反國際法,干涉法國內政,不符合法美之間“跨大西洋關係的質量以及盟友之間應有的信任”。法國外交部25日更召見庫什納。

意大利領導人近日的言論,同樣激起法國外交部強烈不滿,表示“不可接受”,并召見意大利大使。起因是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20日對馬克龍有關“歐洲或應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表態予以諷刺和抨擊,稱“讓馬克龍自己扛槍去烏克蘭”。

為何西方多國突然對法國發難?歐洲內部當前對俄烏衝突如何站隊?這幾場外交齟齬反映跨大西洋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外交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2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專訪,對以上問題作出解析:

1、為何西方多國突然對法國發難?

宋魯鄭:從美法來看,精心包裝的外交辭令背後,實質是法美的戰略博弈。馬克龍政府承認巴勒斯坦國有多重考量,包括恢復法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藉力打力針對美國,獲得穆斯林選民好感,改善西方的形象。庫什納是猶太人,也是特朗普女婿,立場緊跟特朗普,於公於私都對以色列極為偏袒。擺在台面攻擊,意味著在承認巴勒斯坦國一事上,雙方都已無可能讓步。

至於意法,馬克龍為代表的建制派,和親俄的意大利極右翼政府,價值觀和執政理念不同。

馬克龍在歐盟充當“領頭羊”作用,招致攻擊。法國等歐洲國家堅持對俄羅斯不讓步,是因為這場衝突的結果某種程度決定歐盟的未來和它的安全。歐盟能夠成立有兩個動力和基礎。一是永 久化解戰爭,消除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歐洲的根源。二是經濟互利。

俄烏衝突的爆發對歐洲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如果放棄烏克蘭,不僅喪失道義,成員國立即會離心離德。俄烏衝突事關歐盟的生死存亡。

更何況,這場衝突爆發以後,歐洲已經和俄羅斯攤牌,雙方信任全無,相互敵視。以史為鑒,俄羅斯一旦有機會絕對不會放棄報復。為此,歐洲一定要藉這場衝突從根本上消耗、削弱俄羅斯,讓它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再能威脅歐洲。所以不管美國如何變化,歐洲是絕不會接受俄羅斯的條件。

2、歐洲內部,當前對俄烏衝突如何站隊?

宋魯鄭:歐洲國家分三種情況。第 一類是中東歐國家,強烈反對俄羅斯,希望拉住特朗普,使其不完全站到俄羅斯一邊。

第二類國家是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也可以加上意大利,屬親俄國家。

第三類就是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反對俄羅斯,但遠沒有中東國家那麼強烈,站隊均根據國家利益和價值觀。

3、這幾場外交齟齬反映跨大西洋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宋魯鄭:三場外交事件,彰顯美歐之間、歐洲內部兩個分裂。自特朗普當選後,西方在安全、價值觀等問題上已撕裂,跨大西洋關係名存實亡。盡管歐洲竭力表面維持,實際上雙方已南轅北轍。(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90711&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