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美媒:中國的質量標準不如美國?這種觀念該刷新了

2025-08-20

香港新聞網8月19日電(編輯 胡雪石)“中國正在江蘇省無錫市打造醫藥產業的未來——這裡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中心,遍布著工廠和實驗室,在此開發和生產藥物的速度比其他地方更快,成本也更低。”美國《紐約時報》17日發文如此寫道。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文章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原以為像無錫這樣的製造中心會焦慮不安。然而,當地政府官員表示,他們的研發中心正蓬勃發展,並自豪地介紹了那些興旺發展的實驗室和公司。中國生物技術股票自今年1月以來已飆升逾60%,這一事實印證了他們的說法。

文章寫道,在生物技術領域,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創新之路主要聚焦在加速製造和降低成本上,使本國的藥物和醫療產品研發、測試和生產過程更加高效且成本更低。因此,中國的生物技術行業能够以更低的價格向客戶提供藥物和其他醫療產品。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世界將“不得不”面對一個生物技術領域的新領軍者。

文章以無錫藥明康德(Wuxi AppTec)為例,這是一家製藥研發一站式服務平台。其客戶包括信達生物製藥與江蘇恒瑞醫藥等中國公司,以及英國葛蘭素史克、瑞典阿斯利康和美國輝瑞等歐美製藥商。據估計,無錫藥明康德參與了美國四分之一藥物的研發,其中包括一些重磅抗癌藥物。

文章稱,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斷壯大的科學家隊伍、精簡的醫療體系以及與外國企業的合作下,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可能很快就會趕上美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為與中國競爭,今年4月,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美國國會在未來五年投入至少150億美元用於生物技術領域。

儘管這篇長文裡仍難改西方媒體慣用的“春秋筆法”,但文章不得不承認,過去十年左右,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取得的進步是驚人的。2002-2003年的非典疫情促使中國更加重視生命科學。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大力投資生物技術研究,建立監管基礎設施,培養年輕科學家隊伍。2015年,生命科學被正式列為“中國製造2025”規劃下的戰略性產業。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曾在2024年撰寫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有能力在多個領域中進行高價值研究,既包括其擅長的生產領域,也包括美國曾擁有優勢的理論領域。”

文章指出,美國人需要克服的大障礙之一是幾十年來形成的觀念,即中國的質量和安全標準低於美國,尤其是在藥物和醫療治療方面。

“中國的成功往往被視為美國的失敗,但事實未必如此。”文章寫道,美國醫療體系仍受困於不平等和低效率,美國應該借鑒中國在優化藥物研發流程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為美國民眾提供更負擔得起、更便捷的治療手段。(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85610&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