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7日電 中國今年秋季開學,統編八年級語文教材新增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課文——《天上有顆“南仁東星”》。這篇文章改編自王宏甲的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以細膩筆觸講述了“中國天眼”(FAST)首席科學家南仁東的傳奇人生,向青少年傳遞科學報國的理想與堅持不懈的精神。

南仁東攝於2013年 圖:新華社
綜合媒體7日消息,南仁東是中國著名天文學家,從1994年起,他投身於FAST的選址、研究與建設,耗費22年心血,帶領團隊建成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課文從他童年“看星星”的故事寫起,展現其對宇宙的好奇,進而描繪他帶隊跋涉貴州喀斯特地貌,克服重重困難選址建“天眼”的壯舉。
尤其令人動容的是,南仁東那句“讓我自己過去看”,體現了他親力親為的執著。為選址,他走遍貴州無數窪地,險些被山洪沖走,卻始終堅守自主創新的信念,拒絕依賴國外技術,成為中國科技自力更生的縮影。
南仁東的故事不僅是科學家的勝利,更是無數普通人奉獻的結晶。課文通過其22年的堅持、晚年罹患肺癌仍心繫工程的細節,展現了“不計功利、共克時艱”的精神。2015年,70歲的南仁東確診肺癌晚期,術後僅三月便重返工地,這種“堅持理想、永不服輸”的品質,深深震撼人心。他的名字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為“南仁東星”,永駐星空。
有學界分析指,這篇課文的納入,對青少年意義重大。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價值觀的塑造至關重要。南仁東的故事告訴學生,科學是熱血的信仰,成功需經磨礪,報國不是空話。他用一生詮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為年輕人樹立榜樣。2017年,南仁東去世,享年72歲,但他的精神永存,成為教科書中的火種。(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75145&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