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今

歐媒:只給“大棒”不給“胡蘿蔔”,美國正將東南亞推入中國“懷抱”

2025-07-24

香港新聞網7月24日電(編輯 胡雪石)歐洲《現代外交》網站23日刊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二任期重啟了奧巴馬時代的“轉向亞洲”戰略,但是現在美國政府這種只給“大棒”不給“胡蘿蔔”的單維度外交政策,卻正在削弱東南亞精英的信心,把東南亞各國推向中國的“懷抱”。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文章提到,今年4月2日,為“重新平衡全球貿易流向,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同時迫使各國在中美兩國貿易夥伴關係中做出選擇。在4月2日至7月8日的關稅實施暫停期內,美國還宣布禁止第三方貿易轉移,即禁止中國產品通過東南亞國家出口至美國。

特朗普已明確表示,美國至少在經濟上正轉向亞洲,而安全方面的轉向幅度較小,例如在菲律賓北部部署導彈、重開海軍基地等,美國能否完全從烏克蘭和中東戰爭中抽身,全面轉向亞洲,仍是個未知數。但可以明確的是,美國正通過施壓手段,迫使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隊。

文章稱,東盟已成為大國競爭的焦點。自2000年以來,東盟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全球增長快的經濟區域之一,這得益於東盟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過去25年間,該地區的貿易關係發生了巨變,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東盟大的貿易夥伴。

目前,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約為2800億美元,文章指出,這正是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原因,關稅政策旨在將貿易和資金流向從中國轉向美國。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都是增值商品,並作為全球企業供應鏈的一部分出口到美國,這使得東南亞國家陷入了兩難境地。

根據《東南亞態勢調查報告》,2024年至2025年,東南亞民眾認為氣候變化是首要挑戰,而失業、經濟衰退、大國競爭、軍事衝突等相關問題緊隨其後。民眾普遍不願在大國間選邊站,更希望維持現狀,加強合作。

文章稱,東盟國家作為中小國家,無力與任何一個大國正面交鋒,政府和民眾都不願在美國的“新冷戰”中選邊。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迫使這些國家迅速做出選擇。例如,美國在與泰國的談判中,要求泰國對第三方實施與美國一致的關稅。

與此同時,中國自特朗普第  一任期以來便加強與東盟的貿易聯繫,使東盟成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在近的東盟部長級會議上,雙方宣布了升級後的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加強了這一經濟關係。

文章寫道,美國目前缺乏宏大的戰略構想,卻通過加征關稅向盟友施壓,以彌補美國長期赤字,並試圖重新調整製造業和供應鏈。然而,美國在東南亞的關係主要局限於安全領域,缺乏經濟層面的深度合作。儘管東南亞精英和民眾對美國還有巨大的好感,但美國強硬的手段正讓這些人感到不滿。相比之下,中國若能像對待非洲國家那樣向東盟開放市場,東盟國家(菲律賓除外)很可能會選擇與中國站在一起。(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62856&channel=2810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425110049.png

    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平宜: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张阿姨”

  • upload/20240425105907.png

    大陆民俗火“出圈”,台湾舆论:创新传承展现旺盛生命力

  • upload/20240425105922.png

    台南这艘百年“王船”找到根了→

热门文章
© 2025 臺海新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taihaifoc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