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25日電(編輯 胡雪石)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24日在中國天津開啟首日活動。此次年會議題圍繞五大主題展開,包括“解讀世界經濟”“中國展望”“顛覆的產業”“投資於人和地球”“新能源和材料”。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發文指,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突破令美國震驚,而這種驚訝本身卻令人驚訝。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文章稱,過去一年,中國生成式AI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進展。這些突破讓美國科技和政策界感到驚訝,然而,“這種驚訝本身就令人驚訝”。從中國在全球AI生態系統中的結構性地位來看,它在STEM(指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規模、計算基礎設施密度、應用研究基礎成熟度,以及治理體系在投資、政策和人才方面的協調能力,都表明中國達到這一水平並非遙不可及。
文章寫道,當DeepSeek和Qwen(阿里巴巴旗下的通義千問科技公司)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令西方觀察家大吃一驚時,中國生成式AI的崛起基礎早已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奠定。2017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AI確立為國家戰略重點。
中國企業積極響應。到2022年,中國申請的AI相關專利數量已經是美國的四倍,頂級研究產出方面的差距也在縮小。“中國悄然打造了世界級AI系統”。
文章稱,過去五年裡,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出口管制來保護它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包括將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
這些措施雖然在短期內顯著擴大了中美AI企業之間的計算差距,但也促使中國AI領域掀起了一股即興創作和效率創新的熱潮。例如,DeepSeek在2025年1月發布了R1模型,僅用約2000塊英偉達H800 GPU和56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而當時西方的同類模型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和資金。
為應對出口管制,中國企業加大了對國內芯片設計和國產半導體製造的投資,如華為的昇騰系列芯片和中芯國際的DUV光刻技術。
文章還寫道,中國在其他關鍵技術領域的快速部署經驗為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模板。從移動支付到高鐵再到工業機器人,中國已經證明了將新興技術轉化為廣泛採用的基礎設施的能力。
在中國深圳等城市,軟件、硬件和供應鏈融合成緊密集成的生態系統,實現了難以在其他地方複製的快速原型設計和實時迭代。
文章稱,與美國和歐洲普遍存在的技術焦慮不同,中國社會對技術持有一種樂觀態度,將創新與改善物質福祉、民族復興聯繫在一起。這種技術樂觀主義與中國對AI發展的監管能力並存。中國的AI監管基礎設施在許多方面都領先於歐盟和美國,如生成式AI算法註册數據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在中國,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和AI研究人員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的成功被視為國家活力的體現,而不是受到懷疑或不安。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快速進步還得益於公共部門機構、學術研究機構和私營企業之間異常緊密的協調。這種協同降低了研究與應用之間的壁壘,加速了資金決策,並統一了跨領域的長期技術目標。而中國的頂尖研究大學不僅作為AI人才的培養基地,還是商業企業的智力孵化器。
文章最後強調,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迅速崛起並非地緣政治轉折,而是多年前所做決策的必然結果,“這一切本都不應令人驚訝”。中國在教育、基礎設施、人才動員、國家戰略與學術研究和私營部門創新相結合,以及監管環境等方面的努力,都為在AI領域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36303&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