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6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沒有人情世故,只有城市之間的榮譽與‘世仇’”……開賽近一個月以來,中國江蘇省首屆城市足球聯賽意外爆火。社交平台播放量以億計的同時,因該賽事而生的新興網絡流行語更是層出不窮。這一業餘足球賽事被中國球迷、網友戲稱為“蘇超”。眼下,“蘇超”在中國的紅火和受喜愛程度甚至超越了職業足球聯賽。

圖源:“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
“你行你上”綠茵場揮灑激情熱汗
“蘇超”由江蘇省13個設區市各派一隊參加,並以城市命名。隊伍中有職業球員,不過大多來自足球以外的各行各業,有個體工商戶、教師、學生、快遞員、程序員等。正如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劉彤介紹,作為江蘇首個以“全民參與+城市榮譽”為理念的賽事,“蘇超”打破了職業聯賽的高門檻,以“全民足球”的新模式拉近了大眾與足球的距離。
“全民參與”的“蘇超”主打一種“你行你上”的幹勁。十三支隊伍的每個人皆參與感十足。在徐州客場,連雲港隊拼到了最後一秒鐘,整場比賽讓觀眾見證“從未放棄”,賽後依然被津津樂道;當淮安隊在斜風細雨中客場挑戰鹽城隊,他們無懼在濕滑的草皮一次次滑到,又一次次爬起、回追……
雖然競技水平與中甲、中超等職業賽事相比差距明顯,但“蘇超”賽場的拼搏熱血,卻為這一業餘賽事贏得“一票難求”的上座率,還有球迷跨市、冒雨看球,熱情洋溢為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的極高參與度。
“十三太保”鬥“梗”彰顯歷史文化
長期以來,江蘇省各市因經濟發達或近年崛起迅速,每座城市又各有豐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豐饒物產,而被中國網友戲稱為江蘇“十三太保”。中國輿論的調侃語境中,這“十三太保”骨子裡誰也不服氣誰,都有一股積極進取、奮勇爭先的精神。而在最近的“蘇超”綠茵場,“十三太保”這種良性競爭的傳統也成為網絡新“梗”誕生的靈感之源。
譬如,南京隊和無錫隊的比賽被形象地比喻為兩地特產“鹽水鴨”和“水蜜桃”的對抗。“輸了水蜜桃加鹽,贏了鹽水鴨加糖”的調侃將球場“火藥味”拉升到最高值。徐州隊與宿遷隊的比賽則被戲稱為“楚漢之爭”,源自兩座文化名城追溯到秦漢之際的歷史。比賽中補時絕平的驚險瞬間被網友譽為“楚河漢界再現”。至於揚州與鎮江的“早茶組合”,連雲港與南通的“海鮮兄弟連”等“蘇超”新“梗”,則令不少網友對去這些城市旅遊、體驗當地特色美食有了期待。
迅速拉動文旅經濟
“蘇超”吸引了大批球迷前往舉辦地觀賽,直接促進了6個主場城市文旅消費,拉動了旅遊經濟。其中多個城市已申請更換成座位更多、燈光草皮條件更好的比賽場地,以吸引容納更多球迷、遊客。
配合“蘇超”賽事流量,當地文旅部門反應及時,紛紛推出景區票務優惠政策,以及結合“蘇超”票根的“看球+旅遊+美食”文體旅“套餐”等。
“蘇超”還激發了民間文創靈感。例如,最近在電商平台上,一款“叫南哥”主題帆布袋登上同類熱銷榜首。
“叫南哥”的“梗”來自“蘇超”第一輪,南通隊客場2比1戰勝了南京隊,南通球迷於是要求南京球迷“叫南哥”。而南通隊目前三戰全勝排名“蘇超”榜首,球迷也自豪地稱之為整個江蘇的“南哥”。(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19887&channel=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