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后10年至15年的运营中开展千余项研究,其中香港科学家参与空间站的首 个空间应用科研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内升空。

日前,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在上海举办。会上,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站未来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开展的重点科学与应用研究。

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 级工程师、应用发展室副主任巴金介绍,高分辨率温室气体点源探测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主导研发轻小型高分辨率温室气体点源探测仪。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立项。
据悉,高分辨率温室气体点源探测项目有望在年内升空,这将成为香港科学家参与空间站的首 个空间应用科研项目。这项研究将助力包括大湾区绿色减排事业,为中国的双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以来,凭借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独特环境条件,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多个国际“首 次”。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实验模块、单元及样品等近2吨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近百种,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科学成果。


巴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技发展非常重要的区域,香港有着深厚的科学教育背景以及很多著 名高校。欢迎香港科研人员加入到整个空间站科学应用的大队伍中来。
他希望,未来,随着香港地区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能够形成更加集群的地域优势,促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科技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来源:香港文汇报、科技日报等